蒸螃蟹:切记冷水和热水蒸区别很大,用错这一步,蟹黄外流肉不鲜

  蒸螃蟹:切记冷水和热水蒸区别很大,用错这一步,蟹黄外流肉不鲜秋风起,蟹脚痒!菊花开,闻蟹来!每年的中秋至国庆期间,就是螃蟹最肥美的时节,这个时候的母蟹,蟹黄最多,肉质也最鲜嫩!

  很多朋友吃蟹,只是觉得螃蟹鲜美!其实,蟹,自古便有“四味”之说。一味是:蟹钳肉!其肉质丝短纤细,吃起来味同干贝;二味是:蟹腿肉!其肉质丝长细嫩,细细品之美如银鱼;三味是:蟹身肉!其肉质洁白晶莹,味鲜肉嫩胜似白鱼;四味是:蟹黄与蟹膏!此味无法形容,只应天上有!

  中秋吃蟹主要指的就是:梭子蟹和大闸蟹这两种蟹。但无论是哪种螃蟹,很多朋友说:中秋节当天买回家的螃蟹,虽然都是活蹦乱跳的,但回家蒸熟之后,不仅蟹黄外流,蟹肉也不鲜嫩,根本就没有老于所说的那样,蟹有四味之说!

  其实,蒸螃蟹也是有技巧的!很多朋友蒸螃蟹,就是把螃蟹冲洗干净后,直接扔进锅里蒸,这样做是错的!蒸螃蟹时:切记“冷水”和“热水”蒸区别很大,如果做错这一步,蟹黄外流肉不鲜!

  

  蒸螃蟹:用冷水还是热水?

  先说答案,蒸螃蟹是用冷水还是热水好?答案就是:热水蒸!为什么呢?因为,冷水蒸螃蟹,螃蟹内部的蟹黄凝固得慢,会顺着断腿或者缝隙处外流;其次,由于冷水蒸蟹,时间更久,这样也会导致蟹肉蒸老,从而变得不鲜嫩了!

  而热水蒸螃蟹,一是可以加速蟹黄的凝固,防止外流;二是缩短螃蟹成熟的时间,这样才能保证蟹肉的鲜嫩程度!

  大闸蟹和梭子蟹的蒸法不同

  螃蟹除了用热水蒸,在蒸的时候,还要有细微的区分!比如河蟹(大闸蟹属于河蟹的一种)和海蟹(梭子蟹属于海蟹的一种)略有不同!

  先说河蟹,蒸河蟹时,在水中丢进几片苏子叶,其作用是去除河蟹含有的土腥味,并且还具有驱寒解毒的作用!

  除了在水中加入苏子叶,在河蟹的蟹肚上也放入苏子叶。注意:上汽之后上锅蒸,大火蒸15分钟。这样蒸好的河蟹,出锅之后,满屋飘香,并且还带着淡淡的苏子叶的清香,味道也是非常的鲜美!

  

  注意:螃蟹性寒,所以,吃的时候切记一次性不要吃多,而且尽量不要干吃!

  最健康的吃法是:蘸着或者淋上一点姜醋汁,这样既能提鲜,又能去除螃蟹的寒性!

  

  其次,在吃河蟹时,由于蟹腿太硬,不建议用牙咬(太废牙),可以拿把剪刀,把蟹腿剪下来,然后如图所示的那样,用筷子细的一头,轻轻一捅蟹腿肉就出来了!蟹钳同样也可以用剪刀一剪两半,安心吃里面的蟹钳肉!

  小贴士:河蟹的蟹腮、蟹胃、蟹肠、蟹心这四个部位是不能吃的,寒性太大!

  

  蒸梭子蟹与河蟹唯一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一个用苏子叶,一个用姜片!因为海蟹的寒性更大,海腥味也重,姜片可以很好地去除腥味,并且也有助于去除螃蟹的寒性!

  螃蟹二不吃!

  死蟹不要吃!螃蟹死后,体内寄生的细菌会快速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,这样的结果就是使得蟹肉中的蛋白质分解并产生组织胺。螃蟹死的时间越长,其体内累积的组织胺就越多,其毒性就越大。哪怕是立马蒸熟了毒素也仍然不易被破坏。

  其次,螃蟹快死的时候,会加速呼吸,而呼吸越频繁,吸入体内的水分就越多,其体内的蟹肉氧化后便会分解得越快。所以,很多朋友买螃蟹看似挺重,蒸熟之后却是一滩水,其实就是买到这样的螃蟹了!这就是为什么不建议吃死蟹的原因!

  

  隔夜蟹不要吃!螃蟹蒸熟后,最好在6个小时内吃完,切记不要吃隔夜蟹,因为隔夜蟹中含有的组织胺一样也很多。所以,切记螃蟹要现吃现蒸才最好!

  小贴士:老一辈的渔民,在吃螃蟹时,除了蘸姜醋汁,还会再吃点生大蒜,意思是防止吃坏肚子!有没有科学依据不知道,但建议能吃生蒜的朋友,吃螃蟹或者其它海鲜时,不妨少吃点!

 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,现在正是吃螃蟹的最佳季节,喜欢吃的朋友不妨试试今天分享的做法,保准你蒸出来的螃蟹个个黄满膏肥,肉质鲜嫩!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,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。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,请帮忙点赞、转发和收藏,这就是我最大的创作动力!最后,感谢你的观看,谢谢!

  来源:馋嘴老于

上一篇:肝不好是不能吃面条?医生:若想养肝,这3物尽量列入“黑名单”
下一篇:金钱树不长新芽,掌握3个养护“技巧”,新芽长得多又壮

猜你喜欢

相关文章推荐

你可能会感兴趣的文章

最近发表

©2020减肥药排行榜前10网 本网站因爱好分享减肥相关知识,没有产品交易,如有侵权或其它事项,请联系站长邮箱,第一时间删除,恶意破坏网站攻击者请远离,目前只有200IP,个人是个边连房租都交不起的哭鼻站长,请别浪费你大牛的时间和财力来弄。
罗氏鲜减肥药 罗氏鲜减肥药 罗氏鲜减肥药 罗氏鲜减肥药 舒尔佳 绿瘦减肥药怎么样 修正左旋肉碱 减肚子的减肥药 泰国减肥产品 减肥产品销量排行榜 正规减肥药 李湘代言的减肥产品 最火的减肥产品 最火的减肥药5大排行榜 哪种减肥药最有效 碧生源小蓝盒减肥药